今天是: |
从昨日起,成都市环卫作业执行“史上最高标准”的措施:中心城区道路清扫保洁,实行3班清扫,24小时保洁模式,临街店铺生活垃圾24小时循环收运,做到垃圾不落地。(5月2日《成都商报》)
“24小时”就是全天候。每当看到“24小时”,心里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和烦躁。“24小时”只有在特殊、紧急、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出现,而成都中心城区实行“24小时保洁”却要成为“一种标准”,成为环卫工的一种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的日常行动,真的让人十分纠结。
经常看到防汛期间领导“24小时带班”的报道,但这仅仅限于防汛期间;经常听到“24小时接受投诉”的消息,但这很多时候是虚的甚至是“莫须有”的……然而,环卫工“24小时保洁”却是要成年累月、荷枪实弹地干的,偷不得一天懒,来不得半点虚假,此“24小时”显然非彼“24小时”。
成都中心城区实行“24小时保洁”的目的很明确,是为广大市民创造洁净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。但是,环卫工也是人,该休息时要休息,这才有利于身心健康;纵然实行3班清扫,但倒班时的“交接”还是会扰乱环卫工的生理机制和生活规律。所以,不到万不得已时,“24小时保洁”完全不可取。
成都中心城区实行“24小时保洁”,给人的感觉是成都中心城区脏乱差严重,市民卫生行为习惯极其不好。然而事实是不是这样呢?四川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三年多了,这岂不是对成都以及成都市民的极大嘲讽?不可否认,还有少数商家、少数市民的卫生意识尚未跟上,但这不足以让环卫工“24小时保洁”,可以通过批评教育、限期整改和依法处罚等措施,帮助商家“各人自扫门前雪”,帮助市民养成爱清洁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。这才是治本之策。
再说,实行“24小时保洁”,无疑增加了财政的负担。据成都市城管局相关人士介绍,目前中心城区有2万名环卫工人实施24小时作业新模式,除了要新增一批设备外,预计还将新增5000名环卫工;增加的环卫经费由各区财政负责,市财政将在年终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区进行补贴。由此看出,这些新增的设备、新增的环卫工的工资,对财政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。
当然,实行“24小时保洁”,可以解决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就业,难道解决弱势群体就业就只能实行“24小时保洁”吗?如果这“24小时”真有事做,那是成都人民的悲哀;如果这“24小时”中有些时候没有事做,那又何必要“24小时保洁”呢?以前实行的保洁时间凌晨5时至22时(夏天延后半小时),这对各方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。
综上所述,在成都新模式刚刚实施、很多工作尚未落实之时,笔者斗胆建议:“24小时保洁”不可取!不仅成都如此,全国各地其他地方要实行“24小时作业”都必要慎之又慎!